栏目分类

热点资讯

你的位置:500官方彩票网pc版 > 新闻动态 >

钱钟书为何说近代只有三个半人?话中深意让人感慨,细想心生敬佩_中国_江浙_湖南

发布日期:2025-05-23 14:29    点击次数:132

我们阅尽铅华,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。

如果要详讲中国近代史,可能连说几天几夜也说不清楚,要说近代重要人物,不说上万也起码有上千人,同样是难以言尽的。不过钱钟书先生却另辟蹊径,说“中国只有三个半人:两广算一个,湖南算一个,江浙算一个,山东算半个。”这句话乍一看摸不着头脑,其实是钱先生依据近现代以来三地所出历史人物及其贡献而说的。

首先要说的是两广,粤桂两地对中国近代发展与国民革命功不可没。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中,以梁启超、孙中山、詹天佑、廖仲恺、伍廷芳、蔡铤锴、蒋光鼐、谢晋元等为代表的两广人士占据了大部分,其事迹可谓俯拾皆是,两广也因此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摇篮。近现代每一次波澜壮阔的政治活动中,两广人的身影无不存在,开风气之先的广东自然成为封建势力憎恶的“反贼”云集之地。事实上,若非两广人士的努力,中国不可能在宣统三年(公元1911年)就结束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帝制而走向共和的。

展开剩余65%

再看湖南,潇湘大地对中国近现代产生的巨大影响不言而喻,世间早有“一部中国近现代血泪史,半部由湖南人书写”的说法,湖南为中国近代化输送了大量经天纬地之才。从清末重臣曾国藩开始,湖南人才辈出、名将云集。出自潇湘的清末名士杨度曾说过“若到中华国果亡,除非湖南人尽死”,如此豪言壮语无疑激励千万潇湘子弟为中华兴盛而抛头颅、洒热血。“无湘不成军”,近现代大小战争之中总也少不了湖南人的身影,自曾国藩创湘军以来,湘军向来都是中国军队中的百战雄狮。

很多从湘军一步步走出的湖南人,不但改变了历史进程,也改变了世人对湖南的一贯看法。“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”,此语足见湖南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地位。除家喻户晓的委任之外,潇湘大地近现代以来还出过曾国藩、左宗棠、胡林翼、彭玉麟、魏源、谭嗣同、黄兴、蔡锷、宋教仁、蔡和森、何叔衡等一大批精英人才,他们无不为推动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杰出贡献。

再来说江浙地区。“长三角”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、富饶之地,自唐宋以来,江浙地区就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,江浙地区也为中国近代化提供了雄厚的经济支持。由于江浙经济发达,对于外来文化和技术的吸收程度也远远高于其他地区,思想相对来说较为开放、进步,对中国近代化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李鸿章(清初安徽隶属江南省)、盛宣怀、华罗庚、鲁迅、蔡元培、恽代英、钱学森、钱伟长、钱三强、钱钟书、杨绛、竺可桢、严济慈、茅盾、叶圣陶、顾颉刚、范文澜、孙冶方、茅于轼、吴湖帆等人无不出于此地,江浙与中国近现代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
最后要说的就是山东。齐鲁之地乃是孔孟故里和儒家发源地,儒家文化盛行。自汉武帝“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”后,儒家思想始终处于正统地位,儒家思想更是广泛影响着中华文明,时至今日仍是如此,可谓深入国人文化的骨髓之中。中国近代史上,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或多或少地都受过儒家文化的熏陶影响,比如曾国藩、左宗棠、李鸿章等人都是鼎鼎有名的儒士,一言一行无不透露儒家文化身影,而孙传芳、吴佩孚、张宗昌等人也都出自山东,他们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更是影响不小。

参考资料:

《中国通史》《中国近现代历史》

发布于:天津市

我的网站